国产化提升,电子化学品存隐忧

电子化学品是为电子工业配套的精细化学品,本文主要是指用于半导体、新型显示、光伏太阳能电池、印制电路板(PCB)等电子元器件、零部件生产的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简称湿化学品)和电子气体。这些产品支撑着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系列文章聚焦2024年电子化学品行业,上篇文章主要介绍电子化学品在半导体、新型显示、光伏太阳能电池和PCB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国产化进展,下篇将围绕半导体、显示面板、印制电路板和光伏等领域发展回顾与展望,以及中国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建议展开。

 

电子气体技术水平提升,供应能力发展迅速,

部分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严重

 

半导体用电子气体整体国产化率约为46%。其中,8英寸及以下晶圆用电子气体已基本实现自主供应,12英寸晶圆用电子气体仍有一定差距。新型显示用电子气体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到约56%。其中,TFT-LCD用三氟化氮、硅烷、氯气、氦气等主流电子气体,OLED显示用氧化亚氮(笑气)、四氟化碳等主流电子气体已实现国产大批量供应。

 

01 | 2024年国内电子气体技术水平提升,部分产品新增产能较大,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电子特种气体建设项目纷纷投产,硅烷及其他硅基气体、磷烷、砷烷、含氟气体新增产能较大,更多企业加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氯氢硅、硅烷需求量大幅增加,河南硅烷扩大产能,和远气体、沧州华宇等部分企业跨界入局,2024年新项目相继投产,硅烷市场供应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下降。湖北和远气体的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规划的三氯氢硅、四氯氢硅稳定运行,5000吨/年电子级硅烷和500吨/年三氟化氮产品已开始试生产;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一季度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其中年产2万吨电子级高纯氨开始销售。河南硅烷科技三期年产3500吨硅烷项目正式投产。沧州华宇特气年产5000吨电子特气项目11月开始试生产,包括5150吨/年硅烷和1000吨/年三氯氢硅;烟台万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50吨/年乙硅烷产线11月一次性投料开车试产成功。

全椒南大光电年产140吨高纯磷烷、砷烷扩产及砷烷技改项目2024年4月建成投产;博纯泉州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300吨电子材料项目一期7月阶段性竣工验收,新增乙硼烷、磷烷共900吨/年。华特气体的锗烷产品实现产业化,并得到多家海外半导体制造企业应用;乙硅烷处于客户认证中;4款光刻气产品进入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厂应用。

中船特气4N级六氟丁二烯产品已进入批量供应阶段,呼和浩特高纯电子气体项目(一期)基本建成,包括7500吨/年三氟化氮、1万吨/年超/高纯氨。南通艾佩科半导体前驱体材料及高纯电子特气项目投产,新增年产三氯化硼300吨、八氟环丁烷20吨。唐山三友年产2500吨电子级氯化氢、6000吨电子级氨建成试车;全椒科利德半导体用高纯电子气体及前驱体研发平台建设及产业化项目(一期)投产,新增8000吨/年超纯氨和8000吨/年超纯氧化亚氮;金宏气体1万吨/年超纯氨建成投产。山东成武易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一期10吨/年高纯三氟化硼稳定量产。

此外,在电子大宗气体方面,金宏气体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及现场制气项目陆续投运。

 

02 | 国内规划电子气体项目超过60个,存在明显的产能重置现象,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

根据中国化信不完全统计,未来几年国内在建及规划的电子气体项目超过60个,特别是三氟化氮、六氟化钨、氨气、硅烷、乙硅烷等部分品种在建及规划产能较大。

 

电子信息产业将带动世界和中国电子化学品

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01 | 2024年世界半导体和PCB强势回暖,光伏行业继续高增长,液晶面板行业依然低迷,中国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6%

2024年,全球半导体和PCB行业强势回暖,OLED和光伏行业继续高增长,液晶面板行业继续低迷,使得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提高,同比增长4.9%,略低于2022年的水平。中国半导体和新型显示面板行业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6%,达历史新高。

 

1.全球半导体行业强势回暖,对电子化学品需求大幅增长

在经历近2年的低迷行情后,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在需求复苏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迎来历史新高。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美国半导体协会(SIA)最新行业预测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年销售额预计将同比增长19.0%,销售总额达到6269亿美元,高于之前的预测;预计2025年将增长11.2%,销售额将达到6972亿美元。

中国半导体需求巨大且快速增长,逐步实现了中低端芯片的国产替代,并已向国际市场出口中国制造的芯片。2024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产量4008亿块;进口额2.48万亿元,出口额1.03万亿元,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预计全年产量达到4312亿块,同比增长23%;进口5470亿块,同比增长14%,出口2510亿块,同比增长18%。2024年,全球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光刻胶、湿化学品和电子气体市场规模同比提高约6.0%;中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8%。

2024年,美国政府持续对华开展“贸易战”“科技战”,围绕“小院高墙”策略不断推进针对先进半导体和传统半导体(成熟制程)的限制措施。美国的出口管制不断倒逼中国在自力更生、创新突破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2.全球面板行业依然低迷,对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小幅下降,中国表现相对较好

OLED面板逐渐成为高端显示市场的首选,对传统LCD显示技术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尤其在智能手机、电视和其他先进显示领域。据研究,世界LCD面板产量从2021年的3.04亿平米下降到2024年的2.79亿平米;OLED面板产量从2021年的1500万平米增长到2024年的2100万平米。受LCD拖累,最近4年世界新型显示面板产量总体小幅下降,预计2024年同比下降1.7%;中国情况相对较好,预计2024年同比增长3.8%。2024年,全球应用于新型显示领域的三大电子化学品的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2%;中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9%。

 

3.全球PCB重回增长,对PCB光刻胶需求量有所增加

在AI大模型快速迭代与广泛应用,以及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等大浪潮下,服务器、汽车PCB迎来机遇。2024年,全球应用于PCB领域的光刻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9%;中国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2%。

 

4.全球光伏行业保持高位,新兴市场发展迅猛,对电子化学品需求保持强劲增长

全球光伏产业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乘风而起,产业规模和装机增速屡创新高。2024年,世界和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实际增速高于预期,预计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容量430-470GW,主要是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如拉美、中东等发展迅猛;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230-260GW,主要是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建设完成超85%,第二批、第三批大基地项目建设加速,多措并举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2024年1-10月,中国晶硅电池产量约510GW,出口量约45.9GW,预计全年产量将超过600GW,同比增长超过11%。2024年,全球应用于光伏领域的湿化学品和电子气体市场规模约146亿元,同比提高10.6%;中国市场规模提高到105亿元,同比增长10.2%。

 

02 | 2025年半导体、PCB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光伏增速回落,面板需求回暖,中国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7.0%

从晶圆产能上看,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在2024年6月公布的《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中预计,2025年全球晶圆产能将增长7%,达到每月晶圆3370万片的历史新高(以200mm即8英寸当量计算,下同);中国晶圆产能将增长14%至每月1010万片,包括华虹集团、晶合集成、青岛芯恩、中芯国际和长鑫存储在内的主要厂商正在大力投资提高产能。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领域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7%,中国同比增长8.7%。

据Prismark数据,2025年世界和中国PCB产值将大幅提高到863亿美元和39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2%和18.1%。预计2025年,世界和中国PCB光刻胶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70亿元和1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和7.8%。

据Omdia数据,2025年世界LCD面板产量同比增长2.5%,OLED面板产量同比增长10.9%;中国增速相对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0%和29.5%。2025年,预计全球新型显示领域用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约296亿元,同比增长2.8%;中国约161亿元,同比增长3.3%。

据SPE《Global Market Outlook for Solar Power》2024版报告,预计2025年世界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2.9%,相比2024年39.5%的增速有较大幅度放缓。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领域带动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为159亿元,同比增长8.6%;中国约114亿元,同比增长8.5%。

回顾2024年,世界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总计约1620亿元,同比增长4.9%;中国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总计约558亿元,同比增长7.6%。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但部分领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展望2025年,世界半导体和PCB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面板需求回暖,光伏增速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预计世界和中国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7%和7.0%。

 

建议

一是国家行业层面要加大整合力度,打造领军企业。低端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国家行业层面要重点支持、扶优扶强,加大整合力度,解决资金、人才、市场的过度竞争,形成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政策、资金扶持优势企业,使其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化学品行业领军企业。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深耕应用,加强应用需求与材料研发对接。国内上市企业的研发强度相对较高,但是因为企业规模总体较小,研发费用总量较小,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集成电路下游企业对于新材料的试用和引入偏于保守,要进一步完善有效机制,引导材料研发与应用需求互动,形成用户企业与优秀材料供应商联合攻关开发、共同成长的新模式,促进国产电子化学品的批量规模化应用。

三是企业及时开展细分产品市场研究,选择市场容量相对较大、有进口替代需求的高端产品。建议重点关注目前进口依赖度较大的产品,如光刻胶及其配套原辅材料,以及半导体和面板用部分高端湿化学品、电子特气等。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首页    行业最新工艺    国产化提升,电子化学品存隐忧

公司经典设计案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2025-02-24 13:44

完整全部详细资料  ▼

电话:1585333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