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下游消费领域最需要“新一代材料”?

新材料产品的发展始终与终端领域相契合,如何选择下游消费领域,如何评估不同下游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成为了企业选择新材料研发方向的重要考虑之一。

为了反映下游消费领域对新一代材料的需求情况,平头哥调查了全球数百种新一代材料及精细化学品的下游消费市场,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先进性和高端性,这些产品的下游消费领域方向,也可能会成为未来驱动新一代材料消费快速增长的关键动力。

根据这数百种产品下游消费领域,以及在该领域的占比权重,汇总了不同领域对新一代材料的消费占比,其中电子材料领域是新一代材料比较重要的应用方向,有望成为升级迭代的重要领域。其次是汽车领域、医疗领域、包装领域、工业领域、航空航天领域、食品领域、涂料领域及半导体领域等,这些领域有望在新一代材料的加持下,实现产业的升级迭代,这也是新材料研发企业重要关注的方向。

图1新一代材料应用的不同领域占比

一、电子领域为何最需要新一代材料?

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6.8个和3.5个百分点。全球电子电气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如此高的发展速度,必然对产品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在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新材料是其中重要的迭代基础及核心要素。以摩尔定律为代表,芯片集成度大约每18-24个月就翻一番,虽然近年来摩尔定律逐渐放缓,但芯片技术仍在不断突破,如3D封装、极紫外光刻(EUV)等技术推动着芯片性能持续提升。

此外,从2G到5G,通信技术每隔几年就有一次重大升级,5G 技术带来了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容量,而5.5G和6G等下一代通信技术也在积极研究和探索中。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也在不断涌现,如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相比传统的硅基器件,具有更高的开关速度、更低的导通电阻和更高的耐高温性能。这些技术突破的核心基础,就是新一代材料的升级和稳定供应。

电子领域是目前终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技术突破带来的产品升级,背后一直是以新材料作为基础。未来电子领域集中在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绿色化及可再生化等发展方向,相应也将推动众多新材料的发展,为新材料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二、汽车领域为何很需要新一代材料?

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数百种新材料产品中,超过半数的产品(部分材料的应用领域会有重叠性)被应用在汽车领域,是统计下游消费领域中第2位的消费领域。

汽车领域存在以下发展趋势:较高的汽车安全要求、较强烈的性能提升要求、符合新能源发展趋势、汽车轻量化趋势、满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这些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将驱动汽车工业快速的升级迭代,也将催生出众多新材料。

提升汽车性能的趋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承受各种复杂的力学作用,如高强度合金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具有更高的强度、刚度和韧性,能够使汽车的结构更加稳固,在不增加过多重量的情况下,提升汽车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适应不同路况和行驶条件,保证汽车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另外,汽车的发动机、电池等关键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有效的热管理系统来保证其正常运行。新型的导热材料和隔热材料,如陶瓷基复合材料、气凝胶等,具有良好的导热或隔热性能,可以更好地控制部件温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长部件使用寿命,进而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

提升汽车安全性的趋势:在汽车发生碰撞等事故时,新材料能够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新型的缓冲材料和吸能材料用于汽车的保险杠、座椅等部位,能够在碰撞瞬间有效地缓冲冲击力,降低人员受伤的风险。

另外,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有助于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如具有高透光性和抗冲击性的玻璃材料用于汽车挡风玻璃,不仅能提供良好的视野,还能在遇到异物撞击时保持完整,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新型电池材料如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以及固态电池材料等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能够提高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速度、降低导通电阻,减少能量损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电能利用效率和动力性能。

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之前有个统计,汽车重量每降低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也能有效降低电量消耗、提升续航里程,新材料如部分复合材料、碳纤维等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车身、底盘、发动机等部件,有效减重。

三、医疗领域为何比较需要新一代材料?

根据统计,医疗领域位于新一代材料消费领域的第3位,是重要的消费领域之一。目前医疗领域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如新一代药物合成技术、新一代医疗器械、新一代药物包装以及药物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

诊断方面:一些具有特殊光学或磁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可作为对比剂用于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能显著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此外,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新材料不断涌现,如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标志物,实现对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实时监测。

治疗方面:新材料使手术器械更加先进和精准,如高强度、高韧性的钛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等,用于制造手术刀具、缝合针、血管夹等器械。一些生物相容性好的新材料是制造人工器官、组织支架等植入物的基础,如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等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制成组织工程支架。

康复方面:形状记忆材料可用于制造矫形器,能根据患者的身体形状和运动需求自动调整,提供更精准的支撑和矫正。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促进愈合功能的新材料,如胶原蛋白、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创面敷料,能有效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微创与医疗机器人领域:新型光纤材料和传感器,使内窥镜等微创手术器械更加微型化、智能化,能够深入人体内部进行精确操作。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用于制造机器人的机械臂和关节,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未来几年中国新材料领域可能会有明显的升级过程,有望出现众多“下一代”新材料产品。这些产品的出现,是基于生产技术的突破,和消费市场发展的驱动。这些新材料产品,将会被大量应用在电子、汽车及医疗等领域中,从而驱动这些终端市场的迭代升级。

来源:化工平头哥

首页    行业最新工艺    哪些下游消费领域最需要“新一代材料”?

公司经典设计案例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2025-03-12 09:54

完整全部详细资料  ▼

电话:15853332398